【精华】语文教案锦集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将学习本组课文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迁移,继续深化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2、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认真揣摩文章中的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积累关于生命感悟的名人名言。
4、学习成语故事,讲述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继续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安排:五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利用课文导入:
同学们,这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抒写对生命感悟的文章,那用心去感受春光的盲姑娘,那以帮助别人为快乐的祖孙三代人,以及那些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和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的小花,无不展示着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同学们课下还搜集了许多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相信你们对生命也一定有自己的解读。今天,我们就围绕生命这一永恒的话题来畅所欲言。
二、学习课文中的资料。
1、默读资料,想一想这些资料都讲了什么。
2、全班交流对资料的解读,搞清楚每一段资料所立足的角度。
(1)面对个体生命与更多人的生命的时候,众多的医护工作者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生命之歌,换来了更多人的生命。
(2)我们身边,有许多热爱生命的人。
(3)生物界表现出来的顽强的生命力。
3、交流:你还搜集了哪些关于生命的资料呢?给同学们说一说吧!
三、交流有感于生命
1、学生自己思考、组织语言。
(1)生自己确定发言角度,选择内容,组织语言,著译围绕自己选好的内容组织语言,切莫走题。
(2)自由组合,互说互评。说的过程中注意语言流畅、中心明确,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对说得同学提出修改意见,评出小组讲得最好的同学。
2、全班交流:
四、总结: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假如生命是水船。请不要停泊,也不要随波逐流!请高高地升起风帆,向着未有人到达的海域
第二课时
习作教学
一、确定选题。
师:在口语交际中,那些内容、观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请结合实际,从中选择习作内容吧!
二、回忆写作方法:
师:本组几篇课文在写作上,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生回答后师小节:由某件事或某一生命现象中引发思考,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三、学生习作
四、写好后修改自己的习作。
第三课时
习作评讲
一、师总结本次习作的优缺点。
二、对本次习作中存在的共同问题给予指导。对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欣赏评价。
三、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再誊写。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与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读一读,说一说。
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他们发现了哪几种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你在阅读过程中还发现了哪些方法呢?
2、师生共同总结方法:要体会揣摩句子的含义,除了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等方法外,还有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等方法。
3、迁移运用:学生快速阅读本组课文,想一想,通过再次阅读,还发现了哪些含义深刻的语句,自己是怎样读懂的。
4、总结:阅读时要认真体会、细细揣摩句子的言外之意,这样才能领会句子的真正意思。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读三段名人名言,读准字音。
2、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三段话的理解。
3、自由背诵
4、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生命的名人名言。
第五课时
成语故事
一、自读故事
1、生自读故事,有不认识的字通过学习。
2、读通句子,读懂故事内容,并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3、交流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4、练习讲述故事。上台讲故事。
语文教案 篇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本课中的“艰”“翔”字的写法。指导朗读知了学飞的过程。能够复述课文大意,了解课文的寓意。
技能目标
学习借助提示语朗读课文,突出重点词朗读的技巧。
情感态度目标
了解知了学飞失败的原因,感知理想、愿望都需要努力才能成真。
教学重点:
能够复述课文,了解课文的寓意。
教学难点:
能够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理解课文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有一种昆虫,每当夏天来临的时候,它们就会站在树上唱歌,天气越热,它们唱得越起劲,到了三伏天,他们更会“知了、知了”地唱个不停,它们是谁?
2.这节课所学的课文就与知了有关,板书课题,师指出多音字“了”。
3.简介寓言故事的特点。
二、学生自学,走进课文
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汇报概括课文大意。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大意。
3.知了为什么要学飞?和谁学飞?请大家在书上找一找,读一读。
三、品读课文 交流感
1.学生开火车朗读课文。
2.指名概括课文大意。
(一)知了为什么学飞?和谁学飞?
1.生:“它看见一只大雁在天空自由地飞翔,十分羡慕。”(提炼板书:羡慕自由飞翔)讲解“翔”字羊的写法。
2.指导读第一句“传说很古很古的时候,知了是不会飞的。”换词“很古很古的时候”还可以说是“很……很……的时候”(很久很久的时候,很早很早的时候。)对比,“很古很古”这个词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更加久远,要读得慢一些。
3.归纳:知了想学飞,它有一个美好的“愿望”“理想”。
(二)知了是怎样学飞的?
(汇报:哪两个自然段写知了学飞的过程?2、3自然段。)
1.学生默读2、3自然段,用笔圈画出写知了怎样学飞的词。
2.生:怕艰苦、东张西望、爬来爬去、很不认真、不耐烦、自满、嚷。(教师板书)讲解“艰”字又的写法。
3.师:“知了怕艰苦”,你看 ……此处隐藏6170个字……
2、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习27课:
(板书:鱼画到了纸上)
学生:老师,您写错了,是“鱼游到了纸上”,不是“鱼画到了纸上”
老师:(故作愕然)不对吧,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学生之间的争议引入课文。
二、检查预习
上一节课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这篇课文,现在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1、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是什么?
(“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残疾青年,他每个星期天都来这里画金鱼。“鱼游到了纸上”意思是说这位青年画的金鱼十分形象生动,像活的那样在纸上游动。学生可以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只要大致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就行了。)
2、你是怎么知道这位青年是聋哑人?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
(“从来不说一句话”“没有任何反应”,和他胸前佩戴的“福利工厂”的厂徽,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聋哑青年。如果是会说话的人,不可能从来不说一句话;如果是听得见的人,那么在众人的赞叹、议论声中,不可能“没有任何反应”;“福利工厂”一般是专为残疾人开办的工厂。)
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有关“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句子。
2、轻声朗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讲了什么。
3、指名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段意。学生讨论: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常去玉泉观鱼。
第二段(3~4自然段)讲“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第三段(5~8自然段)讲“我”通过看这位青年画金鱼,对他有了更多了解。
第四段(9~13自然段)讲“我”对这位青年产生了敬佩之情。
4、出示生字生词卡片,用指名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致”是翘舌音,“聋”是后鼻音。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和停顿不恰当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9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7个。
2、积累词语6个,句子2句。
3、正确朗读课文。
4、了解海通和尚造乐山大佛的传说,并了解乐山大佛的外貌。
5、能借鉴课文语言介绍乐山大佛。
教具准备:电脑媒体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演示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四川省南部的岷江,观赏一下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
2、刚才我们看到了乐山大佛,它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就是给大家介绍这座乐山大佛的。
学生观看 学生交流 学生读课题 演示整座大佛形象
出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自学字词三、读短文,了解内容
1、播放动画思考:你对乐山大佛了解了多少?
2、自学字词要求: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及带生字的词语。
2)读准生字子音,记住字形。
(一)学习第一节轻声读课文第一节
想一想:你读懂 了什么?
(二)学习第二节 抽生读 想一想:要建造这样一座大佛容易吗?从哪里看出?
(三)学习第三节
1、小组合作学习:为什么说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雕像?
2、找一找,划一划课文描写乐山大佛“大”的有关句子。
3、指导朗读第三节
(四)学习第四节
1、正是由于古代石匠超人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乐山大佛经历了一千一百多年,你想对这些古代石匠说些什么呢?
2、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边看边思考学生交流学生自学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学生朗读 学生交流学生朗读学生交流小组学习,交流 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 学生朗读 出示画面出示生字、词语出示第一节课文内容出示第二节课文内容出示第三节课文内容出示第四节课文内容
四、复习字词, 说话训练
1、复习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说话训练: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现在乐山大佛游览区急需一名导游,你们谁愿意试一试? 学生朗读 小组合作 学生交流出示字词,做抢读的游戏出示乐山大佛的画面及提供的词语
教案说明:
通过本文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乐山大佛的来历及高大,并对古代石匠高超的智慧与技术表示赞叹。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的功能。本文我将多次运用多媒体把乐山大佛的画面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我多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机会,促使学生积极、愉快、主动地学,我就能顺利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注重对学生朗读和说话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朗读始终贯穿于教学之中,并在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以小导游的方式进行介绍乐山大佛,把读和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实学生的语言储备仓库。
语文教案 篇10教学目的:
1. 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2. 学习生字“钓、蓬、遥、稚”,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
3.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诗题
1. 导入诗题
2. 理解诗题
(二)理解诗句
1. 朗读全诗
2. 回顾方法:我们怎样理解诗句(读诗→释词→调序→解句)
(三)总结练习
1. 指导朗读、背诵。
2. 根据这首诗,想象出一幅画。
3. 教师总结。
(四)巩固练习
1. 形近字组词
钓( ) 稚( ) 遥( )
钩( ) 准( ) 摇( )
2. 多音字组词
3. 读下面诗句,先解释划线的词语,再解释诗句意义。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 背诵《小儿垂钓》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