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5-07-18 20:13:31
【必备】语文教案锦集十篇

【必备】语文教案锦集十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3个,书写9每一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了”,会写“夏”字,在学文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和主动识字的惯。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夏天的迷人,积累词句,培养表达,想象能力。

3.在读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教学建议

《多彩的夏天》语言优美,图文并茂,抓住“炎热、多彩、有趣、悠闲”等特点描写了夏天的迷人景色,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富有儿童情趣,通俗易懂,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在教学本课时,可以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可以采用新旧课文结合(与《问银河》《数星星的孩子》结合,在体会夏天炎热时结合本单元《雨后》的情景,理解“如果下起雨来就在小雨中奔跑,洗一个痛快地凉水澡。”的感觉);可以读书与识字、感悟、积累、运用相结合;课文与语文天地相结合;可以用多种方法结合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学时可在朗读的基础上抓住每段的第一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课文的结构特点,但不要刻意讲解“总分关系”、“中心句”等概念。

在教学本课生字时可以继续采用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学能力。最后小组内检查或同位之间互相检查。

在指导书写方面,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自己讨论,然后提出不会的字大家共同解决。

拓展练习

一、在()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太阳厚厚的()悠长的()

()的植物浓浓的()悠闲的()

()的衣裙点点的()悠扬的()

二、比一比再组词

夏()酒()烦()恼()澡()闲()

复()洒()顺()脑()操()困()

三、照样子写句子。

例:我们不必穿着厚厚的衣服,也不必为大风沙烦恼。

不必,也不必。

四、读课文填空

课文共有个自然段,每一段都是围绕着一句话的意思来写的,这个句子叫做中心句,请找出每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写在下面。

1.2.

3.4.

5.精品教案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将本组课文与以前学习过的描写动物的课文从内容和写法上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在阅读中总结和反思,不时提高阅读能力。

2.积累古诗。

3.通过阅读相关的动物书籍,继续了解动物故事,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做好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延伸。

课前准备:准备丰自恺的《白鹅》、老舍的《猫》、布封的《松鼠》进行阅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习过许多描写动物的课文,例如丰自恺的《白鹅》、布封的《松鼠》、老舍的《猫》,同学们还记得课文的内容吗?(同学简单交流)

2.现在我们再次阅读这些文章,感受一下课文的内容和写法。

(同学再次自主阅读《白鹅》《猫》《松鼠》)

3.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也是描写动物的文章,现在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一下,回顾课文的内容和写法。

(同学浏览本组课文)

4.本组课文和以前学习的描写动物的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小组选择其中的两篇进行合作学习,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下表:

课题内容相同点内容不同点写法相同点写法不同点

(2)小组长将学习的结果进行总结,准备在全班汇报。

5.班内交流汇报

(1)名小组长将合作学习的结果汇报给全班同学。

(2)一名小组长汇报完毕,其他同学互相补充,发表看法。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6.教师总结

我们阅读课文,要善于比较,在比较中总结,在比较中反思,这样才干不时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案 篇3

【指导思想】

本专题人文素质教育设计的关注点是: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在阅读中陶冶性情,涵养心灵,体味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培养审美能力和欣赏个性,激发珍爱自然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程下,教师在要善于在“对话教学”中转变角色,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断要提高对话素养,增强语文教学的对话意识。

【教学目标】

(1)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2)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

(3)渗透阅读中的对话意识,提升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习“走进、读懂”的阅读方法

(2)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3)主要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很高兴和我们高一(8)班的同学来共同学习《像山那样思考》

这一篇。

(二)解决字词

学生齐读 〈投影字词〉

嗥(há)叫:号叫,大声叫(多指豺狼等)。

驯(xùn)服:顺从;使顺从。

拾遗(í):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

毛骨悚(sng)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不堪(ān)教育:堪,可,能。如:堪当重任。

湍(tuān)急:水势急。

饿殍(pi):饿死的人。

艾(ài)蒿(hā)

教师明确

(三)初读感知

1、同学们自己读了一遍,你们对本文初步的感受是什么?有什么第一印象?

2、一篇怎样才算读懂呢?怎样才算真正读进去呢?

读出自己,读出问题。

这是一种阅读态度,一种阅读体验,

读出自己——从文中读出自己熟悉的或相似的生活、情感,或读到引起自己共鸣或打动自己的一段话,一个词。

举个例子: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除了读出自己,我们还要读出问题:这就是研究,对于没有读进去的人,是提不出任何问题的。对,需要质疑,读出问题,是质疑,是追问,是研究。

〈投影〉 读出自己:相似的思想、情感;触动心灵的地方。

读出问题:不懂 ……此处隐藏6429个字……你们都见过哪些船?

2、在船的前面加个小小的,你读一读,你感觉这艘船怎么样?(小小的、很轻、很可爱)

3、那你读给大家听一听。

4、多可爱的一只小船,让我们来轻轻地读课题。

四、初读课文。

(过渡语:现在让我们到文章中去,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轻轻打开课本68面,准备好了吗?先听听录音机智里的叔叔是怎么读的,可要仔细听好每一个字。)

1、听录音机范读。

(过渡语:同学们喜欢这首儿歌吗?那我们自己来读一读。注意碰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拼读或请教同学、老师。)

2、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儿歌。

3、挑战读。

①谁愿意来读读儿歌?(读完其他同学评价。)

②谁向他(她)挑战。

4、齐读儿歌。

5、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并说说为什么?

五、课间放松。

学生边唱《摘星星》边跳舞。

六、认读生字。

(过渡语;表演得真好。连淘气的字宝宝都呆不住了,它们也跟着跳出了课文,变成了一颗颗小星星,跑到这儿来了。现在我们来做摘星星的游戏。每个星星后面都有一个字,谁读对了,星星就跟谁回家。)

1、做摘星星的游戏。这时上来做游戏的学生可以带同学读,也可以当小老师考考同学,也可就读音方面给同学提个醒。

(过渡语:看来同学们都和这些字宝宝交上了朋友,我相信,不用拼音朋友的帮忙,你们也一定能认识它们,对吧?)

2、开火车读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

3、学生交流记住生字的方法。

4、你能用哪个字来组词或说一句话?

5、齐读生字卡片。

七、学写天两两个生字。

1、学生说说这两个字的笔顺。

2、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在写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3、教师范写。

4、学生书写。

5、同桌互相交换欣赏所写的字,说说别人写的字哪些值得自己学习,还有哪些地方你可以当小老师指出它的缺点。

6、教师检评。

八、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2、制作大榕树,百鸟飞翔和画眉的课件。

3、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出示“天堂”,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羌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

二、出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交流:你喜欢读哪一节?

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感到陌生或困难的词语:

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

三、精读大榕树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图文对照:欣赏图画(课件——大榕树),把能表示榕树特点的词写到黑板上,可以从课文找,也可以用自己的词来概括。

3、我们来看同学们所写的词,有不合适的吗?井把它划去。

4、大榕树的这些特点,都交叉地写在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现在老师只要求你们通过自古的朗读,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你先自己试试。

5、指名读。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3c5L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a.你为什么这样读?

b、 “垂”写出榕树最与众不同的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

c、“枝上生根、不可计数”写出榕树很奇特、很壮观的景象。

d.就让我们把奇特、壮观、美丽的榕树朗读出来。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

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a、读了这句话,你最喜欢哪里?为什么?

b.看着这一切,作者被榕树的勃勃生机震撼了,产生了联想,请你再读这一段话,想一想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联想到的?

C、这么美的大树,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d.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大榕树这一部分。

e、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语文教案 篇10

【学习目标】

1、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11个字。

2、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体会乡亲们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21、搭石,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在什么地方搭石头?为什么要搭石头等相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主要问题。

二、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或者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

2、谁来读一读你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如果学生读到一自然段,相机指导学生勾画并读一读写搭石的句子。

三、出示挂图

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搭石。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

小黑板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上了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 抓住重点词语无论 只要 一定 踏几个来回 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来。)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师归纳:对,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和小组同学演一演。

四、乡亲们有什么样的美好情感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必备】语文教案锦集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